王 军 华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
7月28日至8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瀍河区第一期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近距离聆听了杭州市系列创新理论知识,实地参观了杭州的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和营商环境,切身感受到了博学精深、切问近思、拼搏奋斗的氛围,让我饱享知识大餐,受益匪浅,现结合个人的学习收获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此次培训,区委和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校悉心准备、统筹协调,为我们量身定制了5天的相关课程,包括专家授课和现场教学,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局部解剖,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凝听了徐越倩教授的《后疫情时期政府治理与营商环境优化》、毛燕武教授的《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楼迎军教授的《“六稳六保”见未来——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应对》等精彩讲座,同时实地观摩了云栖小镇的特色规划与建设、杭州滨江高新区的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参观学习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立足理论和务实前沿,使我们对营商环境、数字经济、城市建设、文旅融合等多方面都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更新了知识结构,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活跃思维,启迪思路。
此次培训中,观摩了叶青苑老旧生活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成果以及东一社区阵地提升后整体面貌,深受启发,进一步清晰认识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式,对我区、我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提升工作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杭州市“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推进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精简了办事手续,为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一系列的参观学习使我活跃了思维空间,提高了认知能力,引领自己以新的、全面的理念去看待、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找准差距,明确方向。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立足瀍河实际,围绕区委提出的“123456”总体发展战略,积极梳理此次专题研修班学习到的经验,在下步工作中重点要在城市更新上拓宽思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奋勇当先,在文旅融合上持续发力,在民生工程中实干为先。一是全力以赴做好重点工作。对标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瀍河重点任务分工,压实好街道主体责任,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抓好辖区君河湾、建业滨河珑府、二号城邦、变电站、启明中学、桂园路小学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华林北街、华林南街等背街小巷提升,切实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多策并举做好民生保障。按照“河洛党建计划”全面提升年有关要求,从调解矛盾纠纷、便民利民服务、小区文化共建等入手,建立完善工作运转机制,年底前建成“华馨”、“安澜”2个社区邻里中心,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服务格局,凸显三大抓手,做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三篇文章,更好服务辖区群众。三是融合创新打好文化旅游牌。加快推进君河湾购物公园建设,转变招商方式,发动各方力量,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多渠道、多方式努力引进区外企业,重点引进麦当劳、大张盛德美、海澜之家、斯维黛百货、互联网公司、创意公司等高端服务品牌入驻,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文旅融合创新,结合毗邻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潞泽会馆,契约博物馆、匾额博物馆、奇石博物馆等博物馆集群以及“洛阳八景”的瀍壑朱樱、洛浦公园和正在建设的隋唐大运河文化遗址公园等,通过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30分钟”文化旅游经济圈。
总之,此次培训学习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我深感受益匪浅,既有理念上的更新,又有知识上的充实提高,更对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希望往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走出去”,不断获得提升,为打造美丽新瀍河、发力建设副中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